- 索 引 號
- 07B060515202300358
- 信息所屬單位
- 發展規劃司
- 信息名稱
- 對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4851號建議的答復
- 文 號
- 農辦議〔2023〕246號
- 生效日期
- 2023年07月24日
- 發布日期
- 2023年07月24日
- 內容概述
- 對關于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建議答復
- 索 引 號
- 07B060515202300358
- 信息名稱
- 對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4851號建議的答復
- 文 號
- 農辦議〔2023〕246號
- 信息所屬單位
- 發展規劃司
- 生效日期
- 2023年07月24日
- 發布日期
- 2023年07月24日
- 內容概述
- 對關于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建議答復
對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4851號建議的答復
發布時間:2023年07月24日
字體:[大 中 小]
一、關于良種方面
近年來,農業農村部會同財政部、科技部等有關部門,不斷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基層科技創新條件,強化技術集成應用,著力提高技術到位率。一是加大育種科研投入。加強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支持符合條件的基層農科所開展良種培育科研工作。二是強化育種聯合攻關。2022年,農業農村部印發《國家育種聯合攻關總體方案》,鼓勵優勢企業與科研院校協同創新,推動生物技術、信息技術集成應用,加快突破性重大品種選育。三是推進科研成果轉化。2022年,中央財政投入2.49億元,支持山西、內蒙古、吉林、黑龍江、江蘇、浙江、江西、山東、湖北、廣西、四川、重慶、青海等13個省份繼續完善農業重大技術協同推廣機制。建設110個國家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展示基地,推進新品種展示、先進技術試驗示范、農民實訓融合貫通,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落地。
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持續開展育種創新,健全多元投入、資源共享、權益分享機制,加快科技集成創新與推廣服務有機融合、技術服務與產業需求有效對接,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
二、關于良法方面
近年來,農業農村部、財政部、科技部等有關部門,不斷強化科技創新,加大政策扶持,加快提升水稻集中育秧水平。一是加快水稻全程機械化裝備研發。中央財政先后支持華南農業大學建設南方水稻全程機械化科研基地和水田農業裝備技術重點實驗室,著力打造南方水稻全程機械化科研創新及展示平臺。二是加強水稻集中育秧中心建設。2023年,農業農村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聯合印發《關于加快推進南方地區集中育秧設施建設的通知》,支持廣東等雙季稻省份建設集中育秧中心,政府給予適當補助,促進提高集中育秧服務能力。三是實施水稻育秧相關機具補貼。將育秧、烘干等方面成套設施裝備納入農機新產品購置補貼試點范圍,加快推廣應用步伐。同時,指導重點區域提高水稻插(拋)秧機等糧食生產薄弱環節所需機具的補貼額測算比例。
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繼續加大水稻集中育秧支持力度,支持廣東省相關農機企業、科研單位申報我部重點實驗室和全程機械化科研基地,持續提升研發攻關能力,為實現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
三、關于良田方面
近年來,農業農村部會同財政部等有關部門加大工作力度,加強指導服務,積極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提高土地規?;?、集約化水平。一是規范土地流轉。積極引導各地健全土地經營權流轉市場,鼓勵農戶按照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采取出租(轉包)、入股、土地托管等方式發展糧食適度規模經營。二是發展社會化服務。聚焦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生產關鍵薄弱環節,大力發展代耕代種、代管代收、全程托管等服務模式,以專業化、規?;沾龠M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取得明顯成效。三是發展生態農業。出臺《稻漁綜合種養技術規范通則》行業標準,穩步推廣“稻田養魚(蝦、蟹)”、“稻鴨共生”等高效種養殖模式,積極發展訂單農業,促進產銷銜接,實現穩糧和增收雙贏。2021年全國稻漁綜合種養面積3900多萬畝。
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繼續強化創新,引導土地規范有序流轉。一方面,提高土地規?;?。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大力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發展土地流轉、土地入股等適度規模經營。另一方面,提高土地產出率。推廣訂單農業、產銷一體等長期穩定對接模式,積極發展生態農業,推進種養結合、農牧循環,提高單位面積產值,提升種糧收益。
四、關于良機方面
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政策是黨中央、國務院出臺的一項重要的強農惠農政策。政策啟動實施以來,農業農村部、財政部始終堅持目標導向與問題導向相結合,著力圍繞補什么、補多少、怎么補等關鍵環節不斷推進政策創新完善。一方面,突出補貼重點。聚焦穩產保供,優先保障糧食、油料和生豬等重要農產品生產、丘陵山區特色農業生產所需機具的補貼需要。另一方面,優化補貼標準。突出優機優補,在堅持一般機具補貼額測算比例不超過30%的基礎上,支持引導各省根據農業生產所需,重點圍繞糧食生產薄弱環節、丘陵山區特色農業生產急需機具以及高端、復式、智能農機產品推廣應用,選擇不超過10個品目的產品提高補貼額,其補貼額測算比例可提高至35%。另需說明的是,為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中央財政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實行定額補貼,補貼范圍內的農機具按所屬種類及關鍵參數被劃分為若干檔次,同一檔次的產品享受相同的補貼額,具體產品實際補貼比例在測算比例上下浮動屬正常情況。
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持續優化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政策實施,加大補貼力度,突出重點機具推廣應用,持續提升政策實施效能。
五、關于良制方面
近年來,我部會同財政部、教育部等有關部門,培育壯大融合主體,搭建融合平臺抓手,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一是打造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指導各地發展一批龍頭企業牽頭、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跟進、廣大小農戶參與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建立緊密利益聯結機制,實現抱團發展。目前全國共培育8000多個農業產業化聯合體,認定國家重點龍頭企業1952家,其中糧食類龍頭企業294家,成為帶動農民增收就業新亮點。二是推進農耕文化保護傳承。農業農村部會同有關部門印發《關于開展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試點的通知》,指導各地圍繞鄉村文化資源,積極推進農耕體驗、科普教育等農業文化旅游新業態發展,傳承發展農耕文明,激發優秀鄉土文化。目前,共認定6批138項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涵蓋29個省份。教育部修訂印發《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語文、道德與法治、歷史、勞動等學科為重點開展農耕文化教育,指導地方中小學組織開展農業勞動實踐和農業專題教育,幫助中小學生掌握農業知識和技能。
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持續拓展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多元價值,聚焦糧油豬等重點產業,新建一批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產業強鎮,保護傳承農耕文化,進一步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感謝您對我部工作的關心,希望繼續對三農工作給予支持。
農業農村部
2023年7月27日
附件:
相關新聞: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