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2016年度信息公開工作報告
2017年3月27日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的規定要求,編制本報告。本報告中所列數據的統計期限為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本報告電子版可在農業部網站(www.gscydq.com)查閱和下載。如對報告有疑問,請與農業部辦公廳行政審批辦公室聯系(地址:北京市朝陽區農展南里11號;郵編:100125;聯系電話:010-59192048;電子郵箱:nybzhb@agri.gov.cn)。
一、總體情況
2016年,農業部認真貫徹落實《條例》精神和國務院有關要求,緊緊圍繞“提質增效轉方式、穩糧增收可持續”的工作主線,著力加大農業重點領域信息公開力度,強化依申請公開管理服務,建立健全制度機制,加強政策解讀,積極回應社會關切,信息公開各項工作取得了較好成效。全年主動公開按時公開率和依申請公開按時答復率繼續保持100%。在中科院電子政務理事會組織的2016年政府網站集約化建設與精品欄目評選中,農業部“信息公開”專欄被評為“2016年政府網站信息公開類精品欄目獎”。
2016年,農業部網站信息公開專欄共主動公開信息1181條,政務版網站群共發布信息20.7萬條,瀏覽量達日均849萬次;收到信息公開申請574件,除6件因征求第三方意見正在辦理中外,其他全部依法予以答復;收到信息公開行政復議3件,因信息公開而被提起行政訴訟3件;未發生政府信息公開收費及減免情況。
二、主要措施及成效
(一)著力推進重點領域信息公開
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的意見》(中辦發〔2016〕8號)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2016年政務公開工作要點的通知》(國辦發〔2016〕19號)要求,緊緊圍繞農業部中心工作,制定了《農業部2016年政務公開工作要點》,并在門戶網站信息公開專欄向社會公布。
一是推進行政審批信息公開。印發《深化農業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意見》,明確提出要深入推進行政審批信息公開,特別是加大行政許可決定的公開力度。及時在門戶網站、農業部信息查閱區公開了中央指定地方實施行政許可事項匯總目錄。按照國務院審改辦的統一部署,積極配合做好保留的中介服務事項清單編制工作,待審改辦核準后,及時向社會公開。進一步精簡申報材料、壓縮審批時限,及時對辦事指南進行了修訂并向社會公開。
二是推進農產品市場監管信息公開。印發并公開了《農業部推廣隨機抽查監督檢查事項清單》(農業部公告2379號),明確了農業部隨機抽查事項的法律依據、抽查主體、抽查方式,涉及農產品質量安全、種子、農藥、肥料、獸藥、農機等監管領域的11項監督檢查事項。在中國農業信息網開設“農安信用”專欄,建立農業部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信用信息查詢系統,梳理并公開了《農業部行政許可事項目錄》和《農業部行政處罰事項目錄》,及時向社會公示相關信用信息。通過“農安信用”頻道,共歸集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信息8.4萬多條,已全部推送至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
三是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信息公開。會同財政部、國土資源部、國家測繪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有關工作的通知》(農經發〔2016〕4號),針對信息應用平臺建設工作印發《農業部關于做好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信息應用平臺建設工作的通知》(農經發〔2016〕10號),并及時在農業部門戶網站信息公開欄目中予以公開,指導規范有序推進試點工作。會同相關媒體單位對確權頒證登記工作進行宣傳,全年編印簡報11期,動態信息48期,結合季報系統就各地確權登記頒證進展情況進行了全面反映。從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的指導要求、確權登記頒證相關工作的技術規范以及各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的進展情況等三個方面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予以了及時公開。
四是推進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公開。圍繞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和《農業部關于扎實做好2016年農業農村經濟工作的意見》(農發﹝2016﹞1號)文件精神,在農業部門戶網站、農業部信息公開查閱區及時公開2016年國家落實發展新理念加快農業現代化促進農民持續增收政策措施的同時,組織編寫發布宣講材料共52條,在《農民日報》同期專版予以宣傳,刊發當日即被權威網站、各省農業部門廣泛轉載應用。同時,公開出版發行了《2016年三農政策簡明讀本》,以問答的形式匯總了52個問題,詳實地介紹了當前農業農村經濟形勢和中央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措施。
五是推進農業建設投資管理信息公開。認真落實《農業部建設項目信息公開辦法(試行)》,按照“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原則,對于我部立項審批的、無保密要求的農業建設項目在申報、審批等環節產生的相關信息及時予以公開。2016年公開投資項目工作通知18份;公示擬立項項目273個、可研報告批復269個、初步設計批復62個、建設規劃4個、項目調整批復2個;公開人大建議答復、評價報告等其他投資管理相關信息8個,切實做到應公開信息全部公開,公開率達到100%。
六是推進涉農資金信息公開。4月15日,在農業部網站財務公開專欄公開了我部2016年部門預算,進一步細化預算公開內容,除涉密內容外,項目支出全部公開到項級科目、基本支出公開到經濟分類款級科目,并對機關運行經費、政府采購、國有資產占有使用情況、預算績效情況進行了專門說明。7月22日,在農業部網站財務公開專欄公開了我部2015年度部門決算,除公開決算數據外,還將綜合收支與上年決算數對比情況、財政撥款支出與年初預算數對比情況及增減原因、“三公”經費、機關運行經費、上下年支出變動原因、政府采購支出、國有資產占用情況、預算績效管理工作開展情況進行了說明,并首次向社會公開了動物疫情與防治經費的績效評價情況。
七是推進減稅降費信息公開。按照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擴大18項行政事業性收費免征范圍的通知》要求,積極組織落實將11項涉及農業部門行政事業性收費免征范圍擴大至所有企業和個人。印發了《農業部關于執業獸醫資格考試收費標準及有關問題的通知》《農業部辦公廳關于農業行業職業技能鑒定考試考務費收費標準及有關問題通知》,對執業獸醫資格考試考務費標準進行重新核定并向社會正式公布。積極配合財政部、國家發改委做好重新發布中央管理的農業部門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標準相關工作。
八是推進農業扶貧工作信息公開。會同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了《貧困地區發展特色產業促進精準脫貧指導意見》,作為各地推進產業扶貧工作的指導性文件。在新華網、人民網、中央政府網及農業部網站等對《指導意見》主要內容進行公開和解讀。及時在有關媒體公開產業扶貧工作進展及規劃編制情況。強化產業扶貧典型示范推廣,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等中央媒體頭版集中報道贛南臍橙、洛川蘋果、定西馬鈴薯等3大品牌產業帶動脫貧范例,并在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焦點訪談以及財經頻道、農業頻道播出專題報道。在廣西百色召開第一期產業扶貧現場會,主流媒體同步進行宣傳報道。
九是推進農墾棚戶區改造信息公開。將農墾危房改造相關政策寫入2016年農業部編寫的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措施解讀材料,在全國農業系統進行宣傳和解讀。及時公開了2016年全國農墾危房改造投資計劃文件,并指導墾區及時分解計劃,做好前期準備工作。按照國家保障性安居工程部際協調小組的分工方案,配合住房城鄉建設部統計匯總農墾危房改造的建設進度信息,由建設部按月統一向社會公布。組織墾區按時調度雙月報數據,及時掌握危房改造進展情況。加強對危房改造實施效果的宣傳,發布了《江西農墾新型城鎮化建設打造樣板》《遼寧省2016年全省墾區危房改造工作進展順利》《江西農墾著力改造4萬戶危房》等信息,向社會公開報道了危房改造成效,展示了農場和職工生產生活環境發生的新變化。
十是推進農業經濟和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公開。在農業部網站上每日發布國內鮮活農產品批發市場價格;每周發布國內鮮活農產品批發市場價格和國際大宗產品價格信息,全年共發布《鮮活農產品價格日報》250期,《國內外農產品市場動態》50期;每月開展農產品供需形勢分析,全年共發布《鮮活農產品供需形勢分析》和《大宗農產品供需形勢分析》月報各12期。2016年7月份開始,每月通過中國農業信息網,以專家名義定時發布玉米、大豆、棉花、食糖、食用植物油5個大宗農產品的供需平衡表,受到了國內外市場越來越廣泛的關注。2016年全年,我部按季度共組織開展4次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風險監測)工作,監測結果均已通過農業部新聞辦公室在農業部網站上及時向社會發布。整理發布各地各部門農資打假工作動態,公布了45起打擊制售假劣農資典型案例,有力震懾了違法犯罪分子。
十一是加強人大政協提案信息公開。抓好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提案辦理結果公開工作,在印發的建議提案辦理工作通知中明確要求按照“積極穩妥、分階段實施”的原則,對于涉及公共利益、公眾權益、社會關切及需要社會廣泛知曉的建議和提案辦理復文,應當公開全文或以摘要公開的形式予以公開。2016年我部共公開建議提案293件,其中全文公開165件,摘要公開128件。
(二)加大政策解讀和熱點回應力度
一是加強制度建設。緊緊圍繞我部中心工作,加強重要政策法規解讀,明確牽頭起草司局或單位要將政策性文件和解讀方案一并報批,相關解讀材料于文件公開后3個工作日內在農業部網站和媒體發布。建立相關工作機制,要求業務司局年初報送全年政策出臺和政策解讀計劃,按照計劃開展工作。辦公廳統籌協調、各司局分工負責,切實把政策解讀與政策制定工作同步考慮、同步安排。對出席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和做好農業部出臺的重大政策、重要文件、重點改革措施的解讀工作作出明確規定,要求制定政策的司局通過各種方式講解政策背景、目標和要點。
二是豐富解讀方式。今年以來,開展了春耕、“三夏”、G20農業部長會議、馬鈴薯產業開發、農業結構調整、振興民族奶業、“互聯網+”現代農業大會、耕地輪作休耕試點、全國農業現代化規劃、第十四屆農交會、農業特色產業扶貧等11場專題宣傳,為重點工作順利開展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開通了中國農業轉基因管理、中國農機化、中國獸醫發布等多個政務微博和微信公眾號,集中發布行業權威信息。充分發揮農業部網站的主渠道作用,針對中央一號文件、糧食安全、土地流轉政策等重要“三農”政策發布解讀信息43篇。
三是積極回應關切。建立輿情監測、研判和回應機制,確保第一時間通過多種形式持續發布信息,有效引導輿論。密切監測涉農輿情發展態勢,通過中央主流媒體刊播報道、組織專家科學解讀等多種形式,及時回應輿情,迅速澄清謠言。分別就農村土地“三權分置”、農業現代化規劃、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農業結構調整、生豬生產形勢、轉基因安全、第十四屆農交會等組織召開7場新聞發布會,有效回應了社會關注。通過領導信箱、網上信訪、征求意見、網上調查等方式,加強與社會公眾的互動交流,積極回應社會需求。
(三)不斷強化政務服務
完善“一站式”服務,推動實體大廳向網上辦事大廳延伸,在農業部網站“在線辦事”欄目下開辟“場景服務”專區,引導網上服務;開辟“全國農業辦事查詢服務”專欄,將全國涉農事項進行匯總,公布監督咨詢電話,方便申請人辦事。積極推動行政審批信息化建設,除準備下放的事項外,其他事項都已實現全流程網上運行,申請人可以在線提交許可申請、查詢審批進程和結果,業務司局能夠對技術支撐單位工作進程進行網上跟蹤;加強行政審批綜合辦公系統安全性、穩定性、便捷性建設,推進部門之間、部省之間互聯互通、信息共享,提高審批效率和透明度。利用智能文件交換系統,實行紙質臺賬與電子信息同記錄、同保存,防止人為干預。開發運行了農業部行政許可綜合信息查詢平臺,為基層行政執法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務。推行“開門監督”,組織召開行政審批申請人和服務監督員座談會,把申請人和監督員“請進來”面對面交流,充分聽取建議。對行政審批辦公大廳進行了整體改造,更換了LED顯示大屏,使其成為我部信息公開的重要載體,宣傳“三農”政策的新平臺;新增了觸摸屏,集成了行政審批相關的法律法規、通知公告、服務指南等信息,拓展了公開渠道;對大廳布局進行了整體規劃、統一布局,為申請人帶來全新的辦公體驗。
三、存在問題及下一步工作安排
目前,我部信息公開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社會公眾獲取公開信息還不夠便捷;信息公開專業人員不足;信息公開培訓工作還有待加強。2017年,農業部將緊緊圍繞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部署、農業部中心工作和公眾關切,重點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繼續做好重點領域信息公開
進一步加大涉農重點領域信息公開力度,抓緊制定《農業部2017年政務公開工作重點》,著力推動強農惠農政策、農村改革、農業經濟、產業發展、行政審批、行政執法、財務項目、農產品市場監管、農機安全監管和農墾危房改造等領域信息公開,拓展公開內容,豐富公開形式,提高信息獲取有效性和便捷度。
(二)著力推進“五公開”
將行政決策公開、執行公開、管理公開、服務公開和結果公開等“五公開”要求落實到公文管理、會議辦理、工作部署等各項政務工作中。擬制公文時,必須明確主動公開、依申請公開、不予公開等屬性,擬不公開的,須依法依規說明理由。建立健全利益相關方、公眾代表、專家、媒體等列席政府有關會議的制度,增強決策透明度。建立健全主動公開目錄,在梳理應公開內容的基礎上,制定完善農業部的主動公開基本目錄。對公開內容進行動態擴展和定期審查。
(三)進一步加強信息公開制度機制建設
推進信息發布、解讀和回應關切,不斷提高信息發布的及時性。加強信息公開平臺建設,對農業部門戶網站進行全面升級改版,合理規劃設計,突出為民服務,提高信息獲取度。認真做好依申請公開工作,嚴格依法依規做好依申請公開受理辦理工作,暢通申請渠道,提高辦理實效。完善信息公開制度機制建設,堅持和完善信息公開電子監察、仲裁評審等制度,繼續將信息公開重點內容納入績效管理。加強信息公開培訓,提高專業度。
附件:政府信息公開情況統計表(2016年度)
政府信息公開情況統計表
(2016年度)
統計指標 |
單位 |
統計數 |
一、主動公開情況 |
||
(一)主動公開政府信息數 |
條 |
1181 |
(不同渠道和方式公開相同信息計1條) |
||
其中:主動公開規范性文件數 |
條 |
7 |
制發規范性文件總數 |
件 |
7 |
(二)通過不同渠道和方式公開政府信息的情況 |
||
1.政府公報公開政府信息數 |
條 |
257 |
2.政府網站公開政府信息數 |
條 |
20.7萬 |
3.政務微博公開政府信息數 |
條 |
0 |
4.政務微信公開政府信息數 |
條 |
0 |
5.其他方式公開政府信息數 |
條 |
473 |
二、回應解讀情況 |
||
(一)回應公眾關注熱點或重大輿情數 |
次 |
10 |
(不同方式回應同一熱點或輿情計1次) |
||
(二)通過不同渠道和方式回應解讀的情況 |
||
1.參加或舉辦新聞發布會總次數 |
次 |
8 |
其中:主要負責同志參加新聞發布會次數 |
次 |
2 |
2.政府網站在線訪談次數 |
次 |
0 |
其中:主要負責同志參加政府網站在線訪談次數 |
次 |
0 |
3.政策解讀稿件發布數 |
篇 |
80 |
4.微博微信回應事件數 |
次 |
0 |
5.其他方式回應事件數 |
次 |
10 |
三、依申請公開情況 |
||
(一)收到申請數 |
件 |
574 |
1.當面申請數 |
件 |
0 |
2.傳真申請數 |
件 |
0 |
3.網絡申請數 |
件 |
563 |
4.信函申請數 |
件 |
11 |
(二)申請辦結數 |
件 |
568 |
1.按時辦結數 |
件 |
568 |
2.延期辦結數 |
件 |
0 |
(三)申請答復數 |
件 |
568 |
1.屬于已主動公開范圍數 |
件 |
86 |
2.同意公開答復數 |
件 |
158 |
3.同意部分公開答復數 |
件 |
20 |
4.不同意公開答復數 |
件 |
116 |
其中:涉及國家秘密 |
件 |
8 |
涉及商業秘密 |
件 |
5 |
涉及個人隱私 |
件 |
94 |
危及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 |
件 |
1 |
不是《條例》所指政府信息 |
件 |
5 |
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
件 |
3 |
5.不屬于本行政機關公開數 |
件 |
34 |
6.申請信息不存在數 |
件 |
47 |
7.告知作出更改補充數 |
件 |
81 |
8.告知通過其他途徑辦理數 |
件 |
26 |
四、行政復議數量 |
件 |
3 |
五、行政訴訟數量 |
件 |
3 |
六、舉報投訴數量 |
件 |
0 |
七、依申請公開信息收取的費用 |
萬元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