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2015年度信息公開工作報告
2016年3月25日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的規定要求,編制本報告。本報告中所列數據的統計期限為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本報告電子版可在農業部網站(www.gscydq.com)查閱和下載。如對報告有疑問,請與農業部辦公廳行政審批辦公室聯系(地址:北京市朝陽區農展南里11號;郵編:100125;聯系電話:010-59192048;電子郵箱:nybzhb@agri.gov.cn)。
一、總體情況
2015年,農業部認真貫徹落實《條例》精神和國務院有關要求,緊緊圍繞“兩個千方百計、兩個努力確保、兩個持續提高”的目標任務,著力加大農業重點領域信息公開力度,強化依申請公開管理服務,建立健全制度機制,加強政策解讀,積極回應社會關切,信息公開各項工作取得了較好成效。在中科院電子政務理事會組織的2015年政府網站集約化建設與精品欄目評選中,農業部“信息公開”專欄被評為“2015年政府網站信息公開類精品欄目獎”。
2015年,農業部網站信息公開專欄共主動公開信息947條,政務版網站群共發布信息10.4萬條,其中政務版主網站發布信息8.6萬條,因全國信息聯播轉到中國農業信息網(服務版網站)發布,信息數量較去年同期減少48.2%,瀏覽量累積達5.14億次;收到信息公開申請400件,除1件正在辦理中外,其他全部依法予以答復;收到信息公開行政復議16件,因信息公開而被提起行政訴訟4件,比去年分別增加220%和400%。
二、主要措施及成效
(一)突出公開重點。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2015年度政府信息公開工作要點的通知》要求,緊緊圍繞農業部中心工作,將社會普遍關注、關心,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信息作為重點,切實保障公眾的知情權。
一是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信息公開力度。圍繞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和農業部一號文件精神,在農業部門戶網站、農業部信息公開查閱區及時公開2015年國家深化農村改革、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民增收政策措施的同時,組織編寫發布宣講材料共50條,力爭做到解釋準確、簡明扼要、通俗易懂。結合農業生產的季節性特點,及時發布春耕生產、三夏生產期間工作部署、政策法規解讀等相關信息。此外,組織各有關單位對本行業的政策措施進行匯編、解讀。
二是加大農村改革信息公開力度。加大農村土地有序流轉和適度規模經營信息公開力度,組織召開覆蓋省、市、縣三級的專題培訓班,積極指導各地組織專題培訓316期,培訓2.9萬余人;在農民日報開設“農地規模經營”專版,每周就相關政策、各地經驗做法進行集中宣貫。認真做好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信息公開,在充分利用網絡、期刊等途徑的同時,編印5萬份宣傳手冊免費發放各地,確保相關政策公開到田間地頭。加強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信息公開,編印《積極發展農民股份合作賦予農民對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試點輔導材料》,對60個政策問題進行詳細解答,得到基層及農民群眾的充分肯定。
三是加大行政審批信息公開力度。及時在農業部門戶網站、農業部行政審批辦公大廳公開國務院關于取消調整農業部行政審批及中介服務事項的決定,并據此對辦事指南進行修訂后向社會公開。加大行政審批信息化建設力度,積極擴大網上審批范圍,大力推動行政審批事項全流程網上運行,申請人不僅可以在線提交行政許可申請,而且可以實時查詢審批狀態、審批結果,極大地增強了審批透明度。完善農業部行政許可綜合信息查詢平臺,進一步豐富核心審批信息等,為基層行政執法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務。推行“開門監督”,通過申請人座談會、聘任社會監督員等方式,及時公開行政審批政策措施、工作動態等,主動接受各方監督。
四是加大農業財政資金信息公開力度。根據財政部的統一部署和要求,通過農業部門戶網站公開了2015年部門預算相關信息,其中基本支出首次公開到經濟分類款級科目,并在公開的預算數據分析中增加對“三公”經費增減變化的原因分析、機關運行經費安排使用情況、政府采購信息、國有資產占有使用情況、預算績效評價情況等內容;公開了2014年度部門決算信息,其中首次按照支出經濟分類科目公開《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基本支出決算》,并在決算情況說明注釋部分增加了政府采購、機關運行經費和國有資產存量等內容。此外,我部國有資產占用情況、政府采購支出、公務用車購置及保有量等相關信息均通過部門決算作了統一公開。加大財政項目信息公開力度,及時發布2016年農業部部門預算項目申報指南,按照公開申報、自下而上、逐級編制的原則,通過農業財政項目管理系統申報,極大地提高了項目管理透明度。
五是加大重大農業基本建設投資項目信息公開力度。通過農業部門戶網站及時發布項目指南,詳細公開農業綜合開發項目中央資金的主要支持方向、項目申報的要求和主要內容等,同時實行項目網上申報和管理,授權用戶可隨時查詢項目信息,有效增強了工作透明度。組織開展農業改革與建設試點績效評價活動,邀請10多位專家學者,采取材料評審和現場答辯相結合的方式,對25個農業改革與建設試點示范區進行績效評價。評價過程中,邀請100個以獎代補試點示范區進行現場觀摩,并現場公布得分,確保評審的公平公開公正。制定印發《農業部建設項目信息公開辦法(試行)》,明確了農業部建設項目信息公開的目的、范圍、原則、主體、時間與方式、監督等內容,并于2016年1月1日開始施行。
六是加大農業經濟和質量安全信息公開力度。先后編發44期價格周報、10期價格月報,定期發布國內批發市場價格和國際農產品價格信息,以及國內主要農產品城鎮集貿市場價格和國際市場農產品價格信息,同時發布《2015年農業經濟信息日歷》,根據農時、季節適時發布農業生產進度,農機、農墾等行業信息共206條。在關鍵農時季節,制定12個技術指導意見并在《農民日報》發布。通過中國種業信息網公布歷年品種審定信息3萬余條,并實現在線查詢統計。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公開平臺,及時公布農產品質量安全有關信息。2015年,共組織開展4次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工作,監測結果均已向社會發布。在加強農資打假專項行動工作同時,先后公布了2014年13起打擊制售假劣農資典型案例,有力震懾了違法犯罪分子。
七是加大社會組織、中介機構信息公開力度。在堅決落實《國務院關于第一批清理規范89項國務院部門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的決定》基礎上,將涉及我部的15項于第一時間通過農業部門戶網站及行政審批辦公大廳向社會公布。在正在起草的《農業部行政審批中介服務管理暫行辦法》中,明確提出農業部各行政許可承辦司局和單位加快建立中介服務機構懲戒制度、信用及考核評價制度、行政審批前置服務項目信息公開制度,及時公開提供中介機構的名稱、經營地址、資質狀況等基本信息,以及實行政府定價或政府指導價的收費標準,定期公開相關信用狀況和考評結果。
八是加大行政執法信息公開力度。印發《農業部推廣隨機抽查工作實施方案》(農政發〔2015〕4號),要求各級農業部門制定發布隨機抽查事項清單,明確抽查事項名稱、內容、抽查依據、抽查主體等。在采取搖號、機選等方式隨機抽取檢查對象和選派執法檢查人員過程中,采取錄音、錄像等方式記錄抽查過程,確保全程留痕,責任可追溯,并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探索通過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新聞媒體等方式現場監督抽查過程。同時,強化隨機抽查結果應用,及時向社會公布抽查結果及行政處罰案件信息,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利用信息技術加大行政處罰信息公開力度,比如,運行種子可追溯平臺、種子案件行政處罰信息公開平臺,現已公開了11家全國種子企業152個主要品種追溯信息,以及四川、甘肅、新疆等8個省區的40條種子案件行政處罰信息。
九是加大農墾棚戶區信息公開力度。通過多種形式及時公開《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做好城鎮棚戶區和城鄉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有關工作的意見》《住房城鄉建設部辦公廳關于做好2016年城鎮棚戶區和城市危房改造計劃工作的通知》和《住房城鄉建設部辦公廳、農業部辦公廳等部門關于做好2016年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計劃有關工作的通知》,指導各墾區及時公開危房改造規劃、計劃和實施進度,主動接受職工群眾監督。同時,及時調度掌握危房改造進展情況,共編報匯總危房改造半月報8期、雙月報2期,配合住建部做好每月各類保障性住房和棚戶區的建設進度的信息公開工作。
十是推進建議提案辦理結果公開。按照“積極穩妥、分階段實施”的要求,我部印發了《農業部辦公廳關于做好全國人大代表建議和全國政協委員提案辦理結果公開工作的通知》(農辦辦〔2015〕12號),要求可以公開的建議提案復文,必須公開復文摘要;復文包含不宜公開信息較少,可通過對可公開內容進行摘要的方式反映復文主要內容的,原則上也應公開復文摘要。復文摘要公開與辦理復文同步報簽,經嚴格審核后,及時在農業部門戶網站信息公開專欄“建議提案類”公開。目前,我部所辦復文,除個別涉密和敏感信息較多的復文外,均按要求公開了復文摘要,得到了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和充分肯定。
(二)完善公開方式。充分發揮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特點和作用,不斷提高公開的實效性。充分利用國務院新聞辦、“兩會”記者會平臺,發布權威信息?!皟蓵逼陂g,舉辦了專場新聞發布會,60多家境內外新聞媒體參加宣傳報道,動回應社會關切。進一步發揮新聞發言人作用,引導社會輿論。2015年共舉辦9場新聞發布會,3次新聞通氣會,及時解讀政策,通報情況,解答問題,引導主流媒體把握正確輿論導向。通過領導信箱、網上信訪、征求意見、網上調查等方式,加強與社會公眾的互動交流。通過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多種媒體,對社會關注熱點進行專題宣傳,并組織專家進行解讀,避免出現公眾誤讀。2015年共編發新聞稿件800多篇。完善農業部信息查閱區功能,定期更新查閱區文件,在查閱區觸摸屏上實時發布最新公開信息、農民日報電子版信息。
(三)強化監督管理。堅持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著力加強對信息公開工作落實的督查督辦,務求取得實效。堅持將信息公開納入農業部績效管理范圍,進一步細化考核內容,改進考核指標,強化過程管理,將信息公開各項措施落實到位。強化電子監察,進一步改進和完善農業部信息公開電子監察系統功能,對所有主動公開信息實行日?;?、常態化管理,確保信息公開的全面、及時、準確。堅持和完善檢查評審制度,定期對不公開信息進行檢查評審,并對存有爭議的信息進行評審和仲裁,有力地推動了信息公開工作依法有序開展。
三、存在問題及改進措施
2015年,農業部信息公開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主要表現在:個別司局對信息公開工作重要性的認識有待進一步提高;信息公開專欄的內容及功能設計有待進一步改進完善。2016年,農業部將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全面推進政務公開、推動行政權力公開透明運行為主線,緊緊圍繞國務院有關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的決策部署和農業部中心工作,堅持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原則,加強機制創新,強化與公眾的互動溝通,積極回應社會關切,不斷提高農業部門的公信力和執行力,為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提供良好環境。
(一)進一步推進重點領域信息公開。突出抓好信息公開重點工作,將社會關心、群眾關注的信息及時、準確、全面公開。以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涉農資金、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行政審批、行政處罰、農產品質量安全等領域為重點,著力豐富公開內容,拓展公開渠道,提高公開實效。
(二)加強政策解讀。將政策解讀與政策制定工作同步考慮,同步安排。組織策劃專題宣傳活動,重點做好春耕生產、保糧增收、發展現代農業、推動農村改革等主題宣傳。對涉及面廣、社會關注度高、實施難度大、專業性強的政策法規,要通過新聞發布會和政策吹風會進行政策解讀,表明立場態度,發出權威聲音。
(三)積極回應社會關切。建立健全政務輿情收集、研判、處置和回應機制,加強重大政務輿情回應督辦工作。對媒體關切、突發事件等熱點問題,按程序及時發布權威信息,講清事實真相、政策措施以及處置結果等,積極回應關切。
(四)不斷加大公眾參與度。充分發揮農業部網站信息公開主平臺作用,運用網上直播、在線訪談等欄目加強與社會公眾互動交流。充分利用互聯網優勢,積極探索公眾參與新模式,提高我部政策制定、公共管理、公共服務的響應速度。
(五)加強制度機制建設與創新。堅持和完善信息公開電子監察、檢查評審、人員培訓等制度。改進信息公開績效管理內容及指標體系。探索建立微博、微信信息發布運行機制,增強公開的及時性、實效性。
附表: 政府信息公開情況統計表(2015年度)
政府信息公開情況統計表 |
||
(2015年度) |
||
統計指標 | 單位 | 統計數 |
一、主動公開情況 | ||
(一)主動公開政府信息數 | 條 | 947 |
(不同渠道和方式公開相同信息計1條) | ||
其中:主動公開規范性文件數 | 條 | 5 |
制發規范性文件總數 | 件 | 5 |
(二)通過不同渠道和方式公開政府信息的情況 | ||
1.政府公報公開政府信息數 | 條 | 193 |
2.政府網站公開政府信息數 | 條 | 10.4萬 |
3.政務微博公開政府信息數 | 條 | 0 |
4.政務微信公開政府信息數 | 條 | 0 |
5.其他方式公開政府信息數 | 條 | 800 |
二、回應解讀情況 | ||
(一)回應公眾關注熱點或重大輿情數 | 次 | 15 |
(不同方式回應同一熱點或輿情計1次) | ||
(二)通過不同渠道和方式回應解讀的情況 | ||
1.參加或舉辦新聞發布會總次數 | 次 | 9 |
其中:主要負責同志參加新聞發布會次數 | 次 | 0 |
2.政府網站在線訪談次數 | 次 | 0 |
其中:主要負責同志參加政府網站在線訪談次數 | 次 | 0 |
3.政策解讀稿件發布數 | 篇 | 40 |
4.微博微信回應事件數 | 次 | 0 |
5.其他方式回應事件數 | 次 | 0 |
三、依申請公開情況 | ||
(一)收到申請數 | 件 | 400 |
1.當面申請數 | 件 | 0 |
2.傳真申請數 | 件 | 5 |
3.網絡申請數 | 件 | 369 |
4.信函申請數 | 件 | 26 |
(二)申請辦結數 | 件 | 399 |
1.按時辦結數 | 件 | 386 |
2.延期辦結數 | 件 | 13 |
(三)申請答復數 | 件 | 399 |
1.屬于已主動公開范圍數 | 件 | 253 |
2.同意公開答復數 | 件 | 57 |
3.同意部分公開答復數 | 件 | 4 |
4.不同意公開答復數 | 件 | 13 |
其中:涉及國家秘密 | 件 | 2 |
涉及商業秘密 | 件 | 0 |
涉及個人隱私 | 件 | 0 |
危及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 | 件 | 1 |
不是《條例》所指政府信息 | 件 | 10 |
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 件 | 0 |
5.不屬于本行政機關公開數 | 件 | 36 |
6.申請信息不存在數 | 件 | 20 |
7.告知作出更改補充數 | 件 | 9 |
8.告知通過其他途徑辦理數 | 件 | 7 |
四、行政復議數量 | 件 | 16 |
五、行政訴訟數量 | 件 | 4 |
六、舉報投訴數量 | 件 | 0 |
七、依申請公開信息收取的費用 | 元 | 0 |